前幾天理想i8終于正式上市了,有人說價格貴了,也有人說真香,當然還有人在和樂道L90做對比。不過這場發布會最出圈的,不是理想i8的各項技術,也不是定價的爭議,而是在現場展示環節播放的一段視頻。
發布會上,在講解理想i8部分時,現場播放了理想i8與8噸乘龍重卡對撞的視頻。視頻中,乘龍重卡四個車輪彈離地面,駕駛室與后貨箱發生明顯分離,車頭倒壓向理想i8的前擋風玻璃,而i8的乘員艙結構則保持相對完整。這段視頻,瞬間點燃了輿論,“重卡為何撞不過SUV”成為網友們關心的話題。隨后,乘龍卡車也對于這條碰撞視頻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在發布會上播放的連環碰撞測試視頻,被定位為模擬用戶真實交通會車場景的驗證。根據視頻內容,除了與重卡的正面高速對撞外,理想i8還承受了另一輛卡車的側面撞擊。理想方面強調,整個測試由第三方檢測機構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汽研”)全權負責執行,實驗場地、測試設備乃至作為撞擊對象的乘龍卡車,均由該機構提供并操作,理想未進行任何指定或干預。中汽研證券部工作人員隨后回應稱,測試全過程嚴格遵循相關規定與標準,不存在為迎合客戶而人為調節車輛參數的行為。然而,正是這場聲稱“專業、客觀”的測試,結果卻讓重卡在碰撞中顯得十分脆弱,由此也引發了卡車制造商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的意見。
面對網絡上“卡車質量差”、“測試不真實”等質疑聲浪,乘龍卡車官方在社交媒體平臺流露出不滿情緒,使用“被擺了一道”、“聰明人一眼看出假”等表述進行初步回應,暗示測試存在貓膩,為后續的正式聲明埋下了伏筆。
7月31日晚,東風柳汽發布正式聲明,指控理想汽車的碰撞視頻構成嚴重侵權,遠超正常商業競爭范疇。聲明主要包含兩項核心指控:其一,理想非法發布侵權視頻,嚴重誤導公眾,損害東風柳汽品牌聲譽及公眾知情權,涉嫌違反《反不正當競爭法》、《廣告法》等法律法規;其二,直指測試場景脫離實際。東風柳汽強調,理想未公開關鍵測試細節,包括雙方車輛是否經過改裝或減配、卡扣固定狀態、車輛年檢情況,以及測試場地狀況、精確車速、駕駛狀態等。其認為理想通過自定義碰撞條件和特定設計的非常規場景,得出了與公眾正常認知存在巨大偏差的結果,不僅貶低了乘龍品牌形象,更可能誤導消費者,埋下安全隱患。
作為擁有71年歷史的央屬國企,東風柳汽在聲明中闡述了乘龍卡車的安全設計理念。表示乘龍卡車的設計遵循“真實場景防護”原則,具體措施包括行業首創的龍骨框架駕駛室結構、四層吸能設計(抗沖擊層、緩沖層、高強骨架、柔性防護層)結合多通道能量傳導專利技術,以及主動安全(AEBS自動緊急制動)與被動安全(駕駛室后移技術)相結合的雙重防線,旨在最大化保障駕乘人員安全。其核心訴求在于,卡車安全性的評價標準必須基于真實的滿載運營狀態,而非實驗室設計的特定條件。
有工程師指出,單次碰撞測試結果受多種變量影響(如測試條件、車輛狀態、碰撞角度),難以作為評判車輛安全性的唯一絕對依據。乘龍品牌經銷商則擔憂,此類非常規對比測試可能誤導消費者,對卡車行業的整體形象產生不利影響。
面對乘龍卡車的侵權指控與公眾質疑,理想汽車選擇了一種更為直接甚至帶有挑戰意味的回應方式。7月31日,理想汽車產品負責人湯鵬(微博名“老湯哥Tango”)在社交平臺公開喊話:“相信權威機構的專業,要不來復測一把?”緊接著,另一位產品負責人張驍迅速轉發回應:“可以啊,直播都行。”這番“直播再撞一次”的公開邀約,瞬間將事件推向另一個高潮,引發網友廣泛關注和討論。不少人期待這場潛在的直播測試能成為打破當前“羅生門”局面的關鍵,為公眾提供一個更透明、直觀的驗證機會。
而被喊話的對象乘龍卡車,在8月1日官方發布了一張意味深長的宣傳海報。海報文案寫道:“安全不是空口無憑的理想,而是我們每一程切實的守護”,并配文“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生活不是試驗場,莫拿生命開玩笑。乘龍卡車提醒您:安全駕駛,規范行車。”此舉被廣泛解讀為對理想汽車的影射,表明乘龍卡車更傾向于強調自身的安全理念和在真實道路上的守護價值,而非卷入一場可能被精心設計的實驗室碰撞較量。
在短視頻平臺上,乘龍汽車官方在評論區回復網友,表示“已跟領導反饋,申請購買一臺理想i8,現場直播對撞,若想看乘龍卡車KO理想i8,請持續關注我,理想送給我們的這波流量,我們乘龍卡車接住了,乘龍不帶怕的高品質可信賴”??磥碓谂c對方再來“撞”一次的這件事上,雙方都挺有自信的。有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網友還調侃道,“不如讓兩家的負責人坐在各自的車上撞吧”。
結果目前還沒有定論,但這場因一場發布會碰撞測試引發的風波,折射出當前汽車營銷中愈發普遍的對比測試現象。在新品發布或宣傳時,利用對比凸顯自身優勢已成為行業常態。然而,像理想此次直接進行真車對撞,且結果引發被撞方強烈反對并升級為法律糾紛的案例,則相對罕見。
這也在警示整個汽車行業,在追求營銷效果創新的同時,測試的客觀性、透明度以及尊重競爭對手的邊界,是必須謹慎把握的尺度。如今動輒xxx萬內最好、Lx.x級智駕,的宣傳語,真的顯得不是很讓人踏實。
在行業競爭加劇的背景下,營銷創新固然重要,但客觀、真實、尊重科學驗證邊界更應該是不可逾越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