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看到崔顥的黃鶴樓詩后表示不服,在金陵鳳凰臺也寫了一首,誰的更勝一籌?
來源: 網站管理員 發布時間: 2025-06-12 10:28:49
有讀者問小話: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和崔顥的《黃鶴樓》哪個更好?
開篇明義,先放答案:不管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崔顥的《黃鶴樓》都要比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好一些。
原因有二:一,崔顥的詩比李白的詩出品年代要早;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處處都有模仿崔顥《黃鶴樓》的痕跡。
如果說崔顥的《黃鶴樓》是登臨詩歌中的天花板的話,那么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就是有意而作的一首pk之作、復刻之作,已經無限接近天花板了,但就是還差那么一點點的距離,就那么一點點。
雖然說文無第一,但是見到真正的高手的作品時,也會發自肺腑地心服口服。
比如說李白吧。李白是天才詩人,并且是屬于那種充滿創造天才的大詩人。然而,李白登臨黃鶴樓時,沒能也沒有發揮出應有的水平。原因也很簡單,正是因為“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一次,李白對崔顥的詩歌是心服口服的。原來,李白登臨黃鶴樓,本來打算寫一首“到此一游”的詩留作紀念,可是看到柱子上刻著的崔顥的《黃鶴樓》的詩歌后,心中打起了退堂鼓。
因為崔顥的這首詩是一首七律,格律整飭,語言精美,李白打了幾次腹稿,都感覺無法超越,于是索性不寫了。
這次登臨黃鶴樓的事情深深刺激到了詩人李白的自尊心,他心里總有幾分也要作一首七律詩的沖動。于是,在他后來登臨鳳凰臺時,頗有幾分神似的情景觸發了積壓著的心念,直到寫出可與崔顥的《黃鶴樓》體量相當的七律《登金陵鳳凰臺》時,才肯罷休。
其實李白的詩集中七律詩極少,在唐詩300首當中,也僅僅只有這一首入選。
其實話說回來,李白的整首詩有很明顯的模仿崔顥《黃鶴樓》的痕跡。
比較一下兩首詩,崔顥的《黃鶴樓》前三句出現三次“黃鶴”,這在唐詩中是很少見的,而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前兩句也出現三個“鳳”字。整詩的每一句都和《黃鶴樓》詩意境一致,首句和末句更是直接“高仿”。
所以,與其說這是李白欲與崔顥一爭高下的得意之作,還不如說這是李白向崔顥致敬的一首復刻之作。
有了以上的簡介與分析,在分別走進兩位詩人的作品,本著鑒賞詩歌的出發點,再次從各自特點、藝術成就、詩意詩境等方面對比一下兩首詩歌。
相信,如果您看完小話詩詞的這篇回答后,心中也會有自己的一份思索和考量的。
先來看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原詩如下: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這首詩是李白當年流放夜郎之后,又遇赦返回長安途中,經過金陵鳳凰臺,登臨憑吊鳳凰臺時寫的一首詩。
登臨吊古是詩中常見的題材作品,因為李白登上鳳凰臺看到浩浩蕩蕩的長江東流而去,看到東吳時代的宮殿已經荒蕪,晉代的名士已成為歷史,只剩墳冢,而南京長江邊的三山和秦淮河依舊如故。
李白聯想到自己顛沛流離的生活,仍舊羈旅途中,還未回到遙遠的長安,不由得傷感萬分,心生無限的愁悶,故而寫下了這首詩。
詩中的金陵,就是今天的江蘇省南京市。唐朝之前,金陵有“六朝古都”的稱號,因為在歷史上三國時期的吳國、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這六個朝代曾經先后在南京建都。
詩中的鳳凰臺是建筑物的名稱,中國有很多的地方以鳳凰臺命名,河南鄭州有鳳凰臺,陜西咸陽有鳳凰臺。此外,山東煙臺、河南周口、蘇州太湖等多地都有以鳳凰二字命名的建筑物或街區名,統稱為鳳凰臺,如位于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鳳凰臺街道,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鳳凰臺西街登,不一枚舉。
而李白此詩中的鳳凰臺指的是南京的鳳凰臺,為什么這個建筑物的名稱叫鳳凰臺呢?原來是一個傳說:相傳南朝劉宋年間,有鳳凰飛落棲息在這座山上,所以劉裕就命人在此處筑起了高臺,從此以后,這座山就被稱為鳳凰山,山上的高臺也被稱為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首聯大意是說:鳳凰臺上曾經有鳳凰來悠游,鳳去臺空只有江水依舊奔流。
首聯寫鳳凰臺的傳說,十四字中連用了三個鳳字,卻不嫌重復,音節流轉明快,極其優美。鳳凰臺故址在今南京市鳳凰山。相傳,南朝劉宋元嘉年間有鳳凰集于此山,乃筑臺,山和臺也由此得名。
鳳凰是神話傳說中一種神鳥、一種祥瑞,當年鳳凰來游象征著王朝的興盛;如今鳳去臺空,六朝的繁華也一去不復返了,只有長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著,李白無非是要表達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的這一真理。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頷聯大意是說:吳國宮殿的鮮花芳草遮沒荒涼小徑,晉代多少王族已成荒冢古丘。
李白站在鳳凰臺前,追憶古今,并由眼前之景進一步生發,聯想到六朝的繁華。三國時期的吳以及后來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先后在金陵定都,唐代許嵩在《建康實錄》一書記載了這六個朝代而得名。
北宋司馬光撰寫《資治通鑒》以此六朝作為正統編年紀事,后人將此六個朝代并稱六朝,史稱六朝。故金陵有“六朝古都”之稱。六朝時期,金陵達到空前的繁榮,成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
綿長的秦淮河橫貫城內,兩岸匯聚六朝的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以及市民的居住中心,其繁華可見一斑。可是,六朝雖繁榮卻也短命,在268年的歷史中,在金陵這個地方,六個王朝你方唱罷我登場,每個王朝也未能逃過歷史周期律的更替,都在時光的長河中成為歷史煙云。
在李白看來,吳國曾經繁華的宮廷已經荒蕪,東晉時代的風流人物也早已作古,六朝的繁華也如鳳凰臺一樣消失在歷史的淘浪中。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頸聯大意是說:三山云霧中隱現如落青天外,江水被白鷺洲分成兩條河流。
頸聯由抒情轉為寫景。詩人并沒有一直沉浸在對歷史的憑吊之中,而抽出思緒將目光投向了眼前的河山。
站在鳳凰臺上極目遠眺,只見三峰并列,矗立在縹緲的云霧之中,若隱若現,好似落在了青天之外;秦淮河西入長江,被白鷺洲橫截,江水一分為二,形成兩條河流。
頸聯氣象壯麗,境界闊大,為尾聯做足了氣氛上的烘托和行文上的鋪墊。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尾聯大意是說:那些悠悠浮云總是遮蔽太陽的光輝,登高不見長安城,怎么不讓人內心沉痛憂郁。
這兩句詩寄寓著深意。長安是大唐帝國的心臟,日是帝王的象征。李白這兩句詩暗示皇帝身邊都是一些治國乏術之人,而自己報國無門,可想而知,詩人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
再看崔顥的《黃鶴樓》
原詩如下: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正是因為崔顥的這首詩,讓天才詩人李白也不禁感嘆:“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崔顥的這首詩,自書成之日,便獲得了廣泛的贊譽,各種溢美之詞猶如光環一樣籠罩在這首詩上。南宋詩學評論家嚴羽在《滄浪詩話》中就說:“唐人七言律詩,當以崔顥《黃鶴樓》為第一。”
美好的事物總是與美好的傳說聯系在一起的。
古代神話志怪小說《齊諧志》中說,古代仙人子安乘黃鶴過此。《太平寰宇記》中說,三國時期蜀國名臣費祎在蛇山駕鶴登天。從此以后,蛇山就有了黃鶴山的美稱
黃鶴樓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蛇山之巔,建于三國時期,蛇山又名黃鶴山。東吳黃武二年(223年),孫權命人在蛇山上建造了軍事用途的黃鶴樓,最初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一座建筑。東晉建立后,黃鶴樓的軍事用途逐漸淡化,并被隨著而來的旅游文化代替。
由于黃鶴樓獨具特色的地理位置,登臨黃鶴樓,可俯瞰滔滔不絕的長江,可遙望隔江相對的龜山,可一覽江漢盛景,可登臨懷古、追思以往、吟詩作賦,也可在黃鶴樓為遠行之人餞行、送別友人。
黃鶴樓將諸多切近生活的功用集于一身,于是它成為人們心中“游必于是”、“宴必于是”的一座觀賞樓,更是得到文人墨客的格外青睞。
唐代大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一首贊詠黃鶴樓的詩作便應運而生。
詩人以神話傳說作為詩作的開篇句。“昔人已乘黃鶴去”說的就是黃鶴山的來由,以及黃鶴樓的命名。神話傳說是美好的,可是詩人來到此處,見到的是真真切切的、空蕩蕩的黃鶴樓。
借傳說落筆,又回歸現實,詩人以豐富的想象力將人們的思緒帶到美好的神話傳說中,又以自己的體驗和視野將人們的思緒帶回到現實。
這兩句將人們的種種情思和自然景色交融在一起,既讓人們沉浸在詩作的美好意境中,又讓人們感受到黃鶴樓歷經滄桑之后的蒼涼、繁華落盡之后的平淡。
我們讀唐詩,總會被優美的語言營造的藝術境界深深吸引。當年陳子昂登上幽州臺,他就吟唱出“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詩句,幽州臺上蒼涼悲壯的旋律穿越了時空的阻礙,驚艷了時光。
反觀崔顥在黃鶴樓上的吟唱,首聯短短兩句,雖然只有14字,但是這種自然奔放、富有藝術感染力的語言,卻為人們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
頷聯寫的是仙人駕鶴西去,雖然美好,但只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已。所以詩人又說它“一去不復返”,就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歲月不再、古人不可見的悵憾:歷史風雨變幻,世事滄海桑田,一切都已成為過去。
仙去樓空,悠悠千載之后,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眺望滔滔江水,他看見的只是那水天相接之處天際白云。詩人這幾筆揮灑自如,情感傾瀉自然,寫出了那個時代登黃鶴樓的人們常有的感受:蒼茫的氣概和無盡的感慨。
在黃鶴樓上的詩人,極目遠眺,漢陽平原上的樹木清晰可見,連芳草繁茂的鸚鵡洲也在詩人的視線之內。
如果說詩人極目遠眺天際白云時,他的視線是向上的話,那么他看漢陽平原的目光是向下的,也是詩人環視所見。
詩中的漢陽和鸚鵡洲都是地名,漢陽在黃鶴樓之西,漢水北岸;鸚鵡洲原為漢陽城西南二里左右的長江中的小洲。“川”字既可指河流,也可指平原,詩中指的是漢水及漢水北岸的漢陽平原。
鸚鵡洲的名稱與兩個歷史人物有關:第一個是東漢末年的黃祖,他擔任江夏太守時,在此大宴賓客,有人獻上鸚鵡,故稱鸚鵡洲;還有一個是東漢末年的文學家禰衡,他寫過著名的《鸚鵡賦》,死后就葬在這片沙洲之上,所以這片水中沙洲因此得名鸚鵡。
頸聯“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這兩句不僅寫出了適宜遠眺的充足的光線,也寫出了開闊的視野,由此也將人們的思緒帶進無限美好的想象空間:似乎人們的視野也會跟隨著詩人,呈現在眼前的是那廣袤的平原和芳草萋萋的鸚鵡洲。
這是黃鶴樓獨特的地理環境,這不正是一個適合駐足遠眺,一覽江漢盛景的絕佳之處嗎?答案是不言自喻。
詩人屈原在《楚辭》中寫道:“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顯然崔顥化用了屈原的詩意,他推陳出新,寫出了“芳草萋萋”這樣意境優美的詩句。
明媚的陽光,讓人的視線也變得闊遠起來,詩人崔顥登臨黃鶴樓,極目遠眺,漢陽平原的樹木和鸚鵡洲的芳草歷歷在目,這給詩人帶來了賞心悅目的視覺體驗。他用對仗整飭的詩句和華麗的、明艷、動人的詞句來描寫眼前的美景,由此也能看出詩人此次登臨黃鶴樓是很開心的。
這首詩如果只寫登臨黃鶴樓一覽盛景的情形的話,顯然與它獲得的世人的關注和贊譽是不匹配的。
正是因為尾聯那種強烈地懷念故鄉的情懷不自覺地從詩人的胸中流淌而出,才讓全詩的景與情交織在一起,才讓登臨遠眺與思鄉懷親的情感有機地交融在一起,才讓全詩的意境得到升華。
建安時期的文學家王粲在《登樓賦》中說:“雖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在農業文明時代,土地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也是人們建設家園的地方。
故鄉的土地、故鄉的親人朋友也是游子維系情感的紐帶,人們對鄉土有著厚重的情感和特別的眷念。
所以當崔顥看到日暮時分江上漸起的煙波時,煙波浩渺的景色使他感到家鄉遙遠,想很快與家人團聚幾乎是不可能的,于是使他本來就懷有的鄉愁越發濃重了。因此崔顥在尾聯的描寫就具有了時代的感染力,也就能引起人們廣泛的關注和共鳴了。
即使今天再讀崔顥的詩句,游子那思鄉的心弦依然能夠被瞬間撥動,這也就是這首詩具有時代感和生命力,被人們關注、評論、賞析,以至傳唱千年而不衰的原因了。
崔顥此詩的最大特色是前四句成功地擺脫了格律的束縛,如首聯五、六兩字,同為“黃鶴”,第三句幾乎全為仄聲字,第四句用“空悠悠”三個平聲字煞尾,頷聯也不講究對仗。
不過人們并不在意這首詩的不合規范的地方,反而把過多的贊譽和溢美之詞都毫不吝惜地送給了這首詩。可見律詩真要寫得好,是可以突破格律約束的,這不正是缺憾美的完美體現嗎?
崔顥這首自由奔放的黃鶴樓詩,除過突破格律約束帶來的藝術美之外,還有一個體現了它無與倫比的藝術魅力的地方,那就是詩歌營造出來的恢弘壯麗的氣象和色彩繽紛的繪畫美。
詩人崔顥猶如一位技藝高超的繪畫大師,將水天相接之處的天際白云,樓外江邊明朗的日景盡情地勾勒出來,遠景的留白有著令人想象不盡的藝術感染力,全詩在詩情之中充滿了畫意,富于繪畫美。
崔顥從首聯仙人乘鶴的傳說中落筆,到黃鶴樓的近景的真切描繪中,就已經將黃鶴樓臨江倚山的壯美景象和獨具特色的地理形勝渲染而出。
仙人黃鶴的傳說、名樓勝地的真切感受、天際白云、晴川沙洲、漢陽平原、綠樹芳草、落日暮江,各種意象相互映襯,形象鮮明,共同構成了一幅色彩繽紛的以黃鶴樓為畫面中心的美輪美奐的藝術作品。
崔顥此詩恢宏的氣象和臻入化境的藝術魅力,讓詩作取得了極大成功,被人們推崇為題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小話詩詞
不管如何,《登金陵鳳凰臺》為李白博得了千古美譽,正如元代詩人方回《瀛奎律髓》評論兩首詩時說得那樣:“格律氣勢,未易甲乙。”
其實,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崔顥的《黃鶴樓》,它們同為登臨懷古的雙璧,都是我國古典詩歌長廊中的驚艷世人上千年的琪花瑤草。
好了,小話詩詞的回答到此結束,希望這份回答能給您帶來幫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综合无码明星蕉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 久久久国产打桩机| 国产八十老太另类| 麻批好紧日起要舒服死了| 国产做a爱片久久毛片a片高清| 亚洲高清成人aⅴ片777| 国产精品国产亚洲区艳妇糸列短篇|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久免费精品国产72精品九九| 乌克兰少妇videos高潮| 国产成a人片| 国产精品露脸视频观看| 五十路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少妇人妻丰满做爰xxx| 日本中文字幕在线| 国语自产视频在线| 麻豆国产av穿旗袍强迫女佣人| 在线观看的av网站| 亚洲热妇无码av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色情aⅴ色戒| 极品妇女扒开粉嫩小泬|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在线影院| 成人无码在线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亚洲成av人片不卡无码| 国产精品成人va在线播放| 天天av天天爽无码中文| 日本乱偷互换人妻中文字幕 |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无码精品| 狠狠综合久久综合88亚洲爱文| 宅男宅女精品国产av天堂| 久久精品囯产精品亚洲| 无码人妻丰满熟妇区96| 全免费又大粗又黄又爽少妇片| www.婷婷.com| 2019最新国产不卡a| 亚洲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无码久久久精品交换| 国产av在线www污污污十八禁| 999精品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