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里吐槽醫保買藥比現金貴,我可太有共鳴了!上個月感冒去藥店,一盒維C銀翹片標價15塊,剛掏出醫???,店員立馬補刀:“刷醫保得22哦。”我???合著我醫??ɡ锏腻X是歡樂豆?
后來學乖了,直接在外賣平臺下單同款藥,用完券才11塊5,還半小時送到家。這差價夠再買半盒了!新聞里重慶的鄧女士更慘,買三黃片被報“現金18,醫保26”,氣得她轉身去隔壁非醫保藥店16塊拿下。合著“醫保定點”四個字是漲價許可證?
為啥刷醫保更肉疼?
說白了,藥店也有“苦衷”:刷醫保的錢得過醫保局結算,拖個把月不說,還得被扣2%-3%手續費。藥店一想:“墊錢又交費?不行,得從藥價里撈回來!” 再加上部分人覺得“反正是醫保的錢不心疼”,藥店趁機加價更肆無忌憚。
線上買藥為啥更香?
沒房租水電壓力,平臺還瘋狂卷補貼。同一盒藿香正氣水,醫保線上平臺賣25塊8,某團20塊2,餓了么直接殺到17塊3!這價格戰打得,實體店看了得吐血。
不過也有好消息:國家醫保局今年開始推“即時結算”,2025年80%地區要實現醫保秒到賬。等藥店不用墊資了,看他們還找啥漲價借口!
你在藥店遇過“陰陽價”嗎?是忍痛刷醫保,還是像我一樣轉身點外賣?或者你有啥薅藥店羊毛的妙招?評論區等你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