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這里不管干啥都非常方便。你看社區里有食堂、超市、門診、學校、公園、日間照料中心,以前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做的事情,現在不出小區就能完成,吃喝玩樂、衣食住行、休閑娛樂等服務應有盡有。”提起家門口的便利,住成武縣文亭街道古城社區的賈阿姨如數家珍。
與一般的物業管家不同,“紅色管家”以“密切黨群關系”為理念,通過“進百家門、訪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活動,常態化開展收集社情民意、解決鄰里矛盾、宣傳惠民政策等工作。自隊伍成立以來,37名“紅色管家”累計收集居民問題訴求130余條,協助解決110余件。
“服務群眾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正是通過紅色管家替居民解決的一件件瑣碎小事,讓居民切實感受到社區的真心服務,居民也就對社區更加信任、理解與支持。”古城社區黨委書記史建平說。
作為全縣人口最多、商業聚集的“村改社區”,如何破解“村改社區”后居住類型復雜,居住人群異質化難題,做好居民服務、滿足居民多樣化需求,古城社區經過多番探索后,走出了一條社區治理的“古城路徑”。
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區域發展是回應居民對幸福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舉措。古城社區開放共享黨群服務中心,居民議事廳、圖書室、書畫室等活動場所免費向居民開放,社區一站式便民服務大廳還設有“水潤青橙”社區志愿服務崗、幫辦代辦服務崗,努力為群眾提供“店小二式”服務。
同時,古城社區以豐富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為目標,創新打造“幸福薈”便民集市,邀請物業公司、報到單位、社會組織、轄區企業等力量,加入“社區合伙人”共建平臺,為居民提供理發、磨剪、縫補、義診和法律咨詢等服務,確保社區治理中的“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進一步解決了社區治理中的治理主體單一、社會力量參與不足、資源整合利用不充分等問題,點燃了城市煙火氣。
為了撬動更多資源和力量,讓更多熱心社區發展的企業和居民能夠共同參與,社區還以清理小區公共收益為契機,成立社區治理基金,累計注入資金12萬元,切實反哺到社區治理和公共服務提升當中。
下一步,古城社區將進一步健全完善治理機制,瞄準社區多元化群體服務需求,以各類可感可及的暖心舉措,拓展社區服務供給,讓社區居民的幸福生活更舒心、更方便、更美好。(大眾網·海報新聞 楊以鋒 通訊員 張競)